♦出乎意料的海啸

实际上,此次真正令日本东北地区遭受毁灭打击的,是高度超过10米、肆虐超过半小时的巨大海啸。日本东北大学海啸工程学教授今村文彦称其为“千年一遇”:有史记载上一次类似规模的海啸发生在公元869年。多年来,日本为防备海啸同样用心良苦。NHK节目称,此次被海啸淹没的岩手县宫古市沿海地区绝对没有懈怠对海啸的防备。

日本开发出号称世界上最强的海啸监测预警系统。日本国家气象厅建立了24小时运转的“潮位与海啸监测系统”ETOS(earth quake tsunami observation system),与全国地震监测系统相连,能在地震的瞬间对海啸进行监测。与地震一样,海啸预警信息同样会覆盖整个日本。

1999年,日本又采用“海啸监测预警技术支撑系统”,模拟了超过十万个地震所引起的海啸。一旦发生地震,可从数据库中选择近似案例帮助预测,实现了按海岸划分区域,用数值分别预报海啸高度的预报方式。从日本内阁的文件准备来看,对海啸的防备虽然没有对地震的防备密集,也同样细致入微。2005年,内阁府政策统括官(防灾担当)的相关研讨会发布了《海啸避难建筑指导方针》。对海啸的避难建筑、避难可能的距离、避难困难的区域、可能的遇难人数、道路、建筑、责任划分、术语和标示、训练等都有详细规定和计算。而不同地区发生海啸后避难速度(从1分钟内开始避难到34分钟后才开始避难甚至无反应不等)也被精确统计。不同人口密度、不同地形、是否是观光区域等不同地区的避难场所能够容纳的避难半径以及容纳人数同样有计算方式。

根据相关文件可见,不同沿海地区列明了紧急时刻建筑物由谁来开锁。神奈川县藤泽市几乎每栋建筑都有人24小时值守,负责在紧急时刻开锁,并引导人们入内避难。三重县南岛街的钥匙则由区长、防灾中心、周边居民管理着。

一些示意图则将海啸可能袭击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划分,分为危险区域、指定避难建筑物、避难道路以及各自的避难距离、海啸可能淹没的区域、避难所等。除了周密的计划,日本沿海各地修建了大量水泥防浪大堤、闸门、避难道路、避难场所,并用明确的标示标明。沿海地区高层建筑所有者与政府签订合同,海啸来临时将接受避难民众。民众们则时常进行避难演习,高呼“地震来了!海啸来了!赶快避难!”等口号。2004年起,海啸和高潮危害预测图开始分发给居民,指示居民该如何避难。

更多内容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