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的准备

3月11日突如其来的灾难令本田桂一郎的家乡损失惨重,家人被迫躲避到避难所,几个沿海的朋友被海啸卷走。实际上,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自33年前发生7.4级地震之后,再次发生大地震的机率被确定为99%,震中位置也进行了推算。当地对地震亦早有准备。由于一系列研究证明日本多地均有发生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整个日本始终处在年复一年的地震准备之中。

日本政府每年都要发布《防灾白皮书》以及未来一年的防灾对策重点、预算等。以平成22年(2010年)防灾对策重点为例,列出了8个项目作为重点实施对象。包括促进抗震化落实、对短期内有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灾害早做准备、强化灾害发生时能迅速采取行动的应急能力等。预算则被分为科学研究、灾害预防、国土保全、灾害重建四个部分,分摊到内阁府、警察厅、总务省、国土交通省、防卫省等17个部门,共计10898.53亿日元。各种规划都被精确的表格所明确。以《抗震化政策实施规划表》为例,住宅-建筑物、医疗设施、核设施、桥梁(紧急输送道路等)、渔港等18类建筑由国土交通省、文部省、消防厅等不同部门负责,并确定明确的加固目标和完成时间。以核设施为例,由内阁府、经济产业省负责,在2006年9月前100%完成。预测中的东海大地震、东南海-南海地震、首都直下地震三大地震就像是埋在日本人心中的三颗炸弹,尽管这三大预测中的地震至今没有发生,也不知何时会发生,但日本政府为此都制定了对策大纲、对策要领、重点区域图等。

整个官僚体系在假想中的地震发生前后的运转已经周密布置。对于建筑物倒塌,海啸可能发生的地区,不同原因造成的死亡,空中、陆地、海上、医疗救援力量的进入进行了推算。同时制定的《还有紧急输送计划图》、《医疗输送图》、《救援部队派遣图》等。所有的不同类型道路、桥梁、港口、医院、空军基地都被考虑进去。

在东海大地震的《救援部队派遣和物资调配计划图》中,神奈川、静冈等7个可能受灾的县分别计划了救援部队人数和物资数量。共计有36800人将进入灾区救援。日本政府为三大预测中的地震也都拟定了具体的十年期减灾目标,每三年核查一次完成情况。

神户大地震中,83.3%的死亡由房屋倒塌造成,12.8%由火灾造成。可能发生的东海大地震、东南海-南海地震、首都直下地震三大地震中,由建筑物倒塌引起的死亡人数被推算为6700人、6600人和4200人。

为此,中央防灾会议又在2005年制定了《建筑物抗震化紧急对策方针》。《方针》的概要称,对日本来说,任何时间和地点发生地震都不奇怪。对于地皮、窗户玻璃、天井、电梯、家具等都有规定。根据目标,抗震化率将从当时的75%提高到十年后的90%。一轮又一轮的准备,在世人眼中,日本渐渐成为地震无法摧毁的国家。

阪神大地震之后,震中兵库县则实施了长达十年的“不死鸟”计划,试图将当地打造成绝对安全的“铜墙铁壁”。该计划分为四大阶段,花费近20万亿日元。庞大系统多有重叠之处,但当地政府宁愿重叠也要求不留死角。除了要求建筑物8级地震不倒,还从2000年起耗时3年对建筑物进行诊断,目标是“使每一个市民的住宅都是安全和令人安心的”。2008年4月,日本内阁府发布自然灾害“零受害者”计划。对地震、火山、海啸、高潮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观测、预警、应对等进行详细布置。除了官方叠床架屋式的反复准备,民间也被反复训练,如何在灾害来临时刻有序应对。

同样,村松文也的中小学时代在地震训练中度过。孩子们被训练躲在桌子底下,保护头部。每个班的学生被分为4组,靠窗的同学负责打开窗户。孩子们被告知不要推、不要跑、不要说话、不要回头,只要有水就能活下去。大阪市每个区也会组织市民疏散到广场上进行救灾演习,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地震后时常会引发火灾,市民们被反复教育,用完煤气后一定要立即关闭。

各地都编写了适合本地的《防灾手册》。比如静冈县的《防震救灾手册》,川崎市的《准备好。川崎》。这些手册发到每户人家的家中,并且翻译成汉语、英语、朝鲜语等多种语言,方便在日本的外国人使用。

更多内容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