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消失的她》了吗?好像很好看的样子。”

“看了看了!真的很好看!”

最近走在大街上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不禁让人好奇了起来,《消失的她》是什么电影。不知不觉中大家茶余饭后都会去电影院看上一场电影,而每个时间段都会有几部电影同时上映。能够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的《消失的她》,必定是有其成功的秘诀。

1.今天你看《消失的她》了吗

最近各大媒体的文娱版面总能看到《消失的她》的身影,于6月22日上映,正好赶上暑期的电影档期。时长121分钟,短短两个小时,讲述了一个悬疑犯罪题材的故事。《消失的她》之所以可以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其影片融入了当下高议论、高热度的话题,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并引起新一轮广泛讨论。

当一部电影足够热门的时候,在网络及人们的话题之间,多少都会出现该影片的身影。因此即便大家从未看过《消失的她》,也不会对这部电影感到陌生。这就是促进《消失的她》高票房的原因。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身边人都在议论的时候,又或者是相关的话题中提到了这部影片,就会不自觉地想去了解一下《消失的她》到底是什么。想要了解影视作品,最直接的便是观看这部作品。

现代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远超于之前,人们往往不满足于看这件事,更多的时候是想要“好好的看”,对观影环境及音效画质等都有较高的追求。同时电影票价也不同以往那么昂贵,一杯奶茶的钱也可以买上一张。

加上疫情放开后,人们按耐不住总想要出去走走玩玩,那么去电影院观看一场《消失的她》就成了绝佳的活动。这就为《消失的她》创下高票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让这部悬疑作品从23亿到31亿票房只花了9天时间。

高涨的热度甚至让新游戏宣传也蹭了上来,提供的奖品还是《消失的她》的电影票。

人红是非多,影片红了依旧会引起强烈的讨论。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口碑优秀的影片亦会获得反面的评价。有许多人说,这部影片的营销大于内容,并不是好的悬疑作品。

从一开始在电影院的宣传立牌中,因为朱一龙的演技,许多分不清现实的观众将朱一龙饰演的角色——何非的立牌打到没有一个头是立起来,到直接头部纸牌都被撕了。

到朱一龙在路演中被指为“渣男”、被扔易拉罐受到人身攻击,甚至到全网批判何非。

再到后来开始有人拿《消失的她》与国外影片进行对比拉踩。

还结合时下热门社会新闻,全方面打开知名度。在旅游行业复苏势头正猛的时候,给游客们提了个醒,注意旅游安全。

还有很多情侣夫妻想着去看一场电影娱乐一下,却没曾想成了分手和离婚的契机。这部电影确实点醒了很多恋爱脑,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国产悬疑影视作品崛起

《消失的她》为中国悬疑影视作品作出了更好的宣传,悬疑题材一直以来都从不缺席于国产影视作品圈。

国产剧中23年初热门剧集《狂飙》、豆瓣9.4高分《漫长的季节》、22年豆瓣8.4分《开端》、20年《隐秘的角落》、17年《白夜追凶》等。

而早年热播的甜剧集合地——台湾,也产出了许多高分作品,其中不乏有悬疑剧的身影,像19年豆瓣评分9.2分悬疑台剧《想见你》、23年8.8分奇幻悬疑轻喜剧《不良执念清除师》等。

以往大家提到悬疑作品多数会想到国外的高分作品。早年间欧美的影视风格便多以悬疑惊悚为主打作品,且实力雄厚,于电影发展方面投入制作也大,内容丰富、逻辑缜密深受世界影迷喜爱。

欧美上映的时间早,情节及拍摄手段独出心裁,因此有许多作品便成了悬疑作品中的标杆作品。以致于后续许多国产影视作品若是有相似之处就会被拿来比较,甚至鉴别是否有借鉴的地方。

但近年来中国本土悬疑作品也大放光彩,许多悬疑作品结合中国本土元素,更加贴近国内观众的生活,观看时所受的冲击更为巨大。

现代剧能够接地气,而国内最独具特色的古装剧中,也有许多悬疑探案剧的身影,这是国外悬疑剧无法比拟的形式题材。

00年在偶像剧中杀出一片天的《少年包青天》《锦衣之下》《唐朝诡事录》《显微镜下的大明》等,均是豆瓣7分的剧集。在总是争论不断的豆瓣影评模块中,能够获得7分以上,便是能调众口、获得好口碑的好剧。

国外的月亮并不会更圆,国外作品更为优秀的说法,早已不适用于现代国内悬疑剧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悬疑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悬疑影视作品更会大放异彩。

3.观众喜好变化

(1)甜剧霸屏时代已然过去,深度内容受到热捧

多年以前,《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等一系列偶像剧火遍大江南北,各式甜剧滋润了人们心,甜入心头。

而现在,除了票房高涨的《消失的她》,这个夏天还有《我爱你》《八角笼中》,这些题材都与以往大热的题材相去甚远。

以前甜剧凭借爱情题材就能收获大量年轻观众,而喜剧则以欢乐收割男女老少的笑声。具有“大爆”潜质的题材已从简简单单的情情爱爱、欢欢喜喜变得更有深度、有情节。悬疑犯罪题材作品日渐增多,且能够闯入大众视野,一改往日冷门小众的刻板印象,正是说明人们看剧看电影的喜好变了,不仅变了而且变得很多。

当然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并不能以剧集是否热门来判断一个剧的质量。一个剧是否能够成为热门乃至爆剧,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不热门的剧也许并不是因为拍的不好,或者剧情不好。

以前的甜剧,凭借甜甜蜜蜜的爱情题材就能收获大量年轻观众。而喜剧则以轻松搞笑收割男女老少的笑声。具有“大爆”潜质的作品题材已从简简单单的情情爱爱、欢欢喜喜变得更有深度、有情节。这也与观众的个人心境有关,可谓是时代变了,人们的心也变了。

00年代,社会正处于发展阶段,辛勤劳动、吃苦耐劳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人们的心思单纯,心中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时至今日,社会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于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要就更多,要求也更高。

以往的剧集只要能够让人身心放松便可,大家欢欢喜喜地看上一场电影、一部电视剧,一天的辛苦便可以得到消退。如今时代发展了,人们放松的途径更多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这一行为不再是单纯地想要得到放松,更多的是报着兴趣爱好的想法前去观看,自然对于题材倾向就有了改变。对于影视作品,人们从随便看看的心态,变成“放大镜”式观看,每一帧都仔细观看的观众不在少数。正如《甄嬛传》总能被人们找到穿帮的地方,就是因为大家反复仔细地观看所致。现代人生活繁忙,人们往往追求更快。在很多人看剧都进行2倍速的情况下,若不是真的喜爱,又有谁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观看同一部一集45分钟、全76集的电视剧。

当然这并不是说爱情题材和喜剧题材就一无是处,现在仍然有很多优秀的爱情题材和喜剧题材作品。包括很多恋爱和喜剧通过加入多种元素,丰富了自己的内容,也同样受到广泛喜爱。

虽然影视作品已经成为“电子榨菜”的一部分,走马观花式观剧模式盛行。但是仍然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而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便是走马观花,有内容的剧依然能够给人留下印象,成为人们每一年都会拿出来做对比的作品。

2. 小制作也能成为热门,剧情成为第一审判因素

这似乎与影视作品的制作规模并无非常大的关系,2021年的时候一部古装剧《御赐小仵作》成了当时的一匹黑马,以低成本高质量拿下了不错的成绩。

这部作品成功的秘诀在于女主并不是乖乖地等着男主来解救,而是作为一名仵作同男主一起探案。这就极大地体现了女性角色的作用,女性不再是乖乖等着男性拯救,而是可以自己撑起一片天

虽然女主除了极强的仵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但除此之外心思十分单纯。尽管如此也没有落入以往的套路中,单纯却不愚蠢。女二的作用同样为了促进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却一改往常一起抢男主的套路,展现出girls help girls美好情谊,完美避开大众的槽点。

穷制作,却不穷内容。观众看到了丰富的内容,忽略了并不那么完美的服道化,反超许多大制作,一跃而上成为黑马。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来都不是比谁砸的钱多,许多宣传巨制作的影片最终连昙花一现都做不到。有没有用心观众看得到,观众想看的是一部用了心的作品。

知识拓展 

心理学效应

1. 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英文名:The Mandela Effect)是一个心理学效应,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事实不符。

许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但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还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直至2010年时仍然在世(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但是,原来早于2010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自己清楚记得,曼德拉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监狱中离世。提出的人能够陈述当年自己看过的报导、葬礼的电视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遗孀赚人热泪的演讲。当这个说法提出后,得到大量网民回应,表示有相同记忆。此后,类似的事件在全球各地不断发生,在2015年和2018年成为爆发的高峰,之后余波还在持续。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自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忆。这种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应其实只是一个新名字而已。但也有很多情况,当现实与人的集体记忆一出现不符,就会被人为标签为“曼德拉效应”,而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属实、是否真的可以被归类于曼德拉效应的范畴之内。

2.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 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4. 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也称定型化效应、定型作用(参见 “定型化效应” )。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称为社会刻板印象。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就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5.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有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它反映着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一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

6.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比马龙效应。

7. 詹森效应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8. 瓦伦达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世界名家名作

 文森特·威廉·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一说,两个年轻人不小心走火开枪击中),年仅37岁。

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阿尔的吊桥》

世界十大悬疑作品

1. 《无人生还》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人生还》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起发生在荒岛之上的连环谋杀案,小说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非常受广大侦探迷们的喜爱。

2. 《白夜行》

作者:【日】东野圭吾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十大烧脑书籍之一,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既有凄凉的爱情,也有缜密的冷静推理。

3. 《死亡通知单》

作者:周浩晖

《死亡通知单》是国内著名推理悬疑小说作家周浩晖的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起离奇的爆炸案后的一系列连环凶杀案,内容气氛诡异、悬念迭起,非常吸引人。

4. 《第13个小时》

作者:【美】理查德·道许

《第13个小时》是美国畅销悬疑小说家理查德·道许的一部精彩纷呈的代表作,巧妙融合了惊悚、悬疑、穿越、科幻、爱情等诸多元素,男主角穿越到过去后所做的任何一个选择都将引发蝴蝶效应,加重故事的悬疑性和结局的不确定性,紧凑的故事节奏,让人紧追在后不敢稍有喘息。

5.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小说主要围绕豪华列车“东方快车”上的一起谋杀案,讲述侦探波洛一步一步在中锁定真凶的故事。

6. 《沉默的羔羊》

作者:【美】托马斯·哈里斯

《沉默的羔羊》作者是托马斯·哈里斯,讲述了主人公史达琳从上司那儿接受了缉拿性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任务。为了了解案犯的心理,她向邪恶的天才莱克特医生寻找线索,与这个残忍的杀人犯展开殊死捕斗的故事。

7. 《香水》

作者:【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香水》是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二十六个少女的故事,小说出版以后非常畅销,在全世界的总发行量高达1200万册。

8. 《姑获鸟之夏》

作者:【日】京极夏彦

《姑获鸟之夏》是日本作家京极夏彦的处女作,小说讲述的故事非常离奇,密室失踪、久孕不育、婴儿连续死亡事件等都非常诡谲神秘。

9.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艇上发生的三起杀人事件,侦探一步一步的推理非常引人入胜。

10. 《心理罪》

作者:雷米

《心理罪》是雷米创作的小说,于2007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心理罪》以小说的形式,为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实践意义提供了有力佐证。

点我咨询更多0元日本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