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动词不光包含动作,大多还包含结果这一变化,而中文中,一般动作和变化的结果是两件事情,动词中一般不包含变化的结果,而如果想要表达出“结果”,则需要在动词后加入“住”、“完”、“到”等结果状语。比如:

中文 ○武松打死了老虎。

日语 ×武松は虎を打ち死んだ。

日语 ○武松は虎を打ち殺した。

“打死”翻译成日语应该是“打ち殺す”,日语没有“打ち死ぬ”这一说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刚才的观点。如果想要表达“动作实现了”,需要在动词“打”后边加上补语“死”,才能表结果。

看下一个例子:

中文里,“坏”不是动词,更没有他动词的词性,因此以下说法是不成立的:

×太郎坏了墙壁。 ×太郎把墙壁坏了

“坏”通常只表示变化,如果想说明这一变化的结果,需要加入“弄”、“搞”等代动词。

太郎弄坏了墙壁。太郎把墙壁弄坏了

太郎搞坏了墙壁。太郎把墙壁搞坏了

这里面的“弄”和“搞”包含着他动性的原因,日语的他动词与中文的代动词结构有着如下的对应关系。

壊 す    濡らす    汚 す   砕 く    殺 す    割 る

弄 坏    弄 湿      弄 脏    弄 碎    弄 死    弄 破

搞 坏    搞 湿      搞 脏    搞 碎    搞 死    搞 破

我们可以看出,日语中的相对自他动词(自他动词成对出现)现象,在中文里可以用“动词+状态”的形式表达,比如“弄”、“搞”加上表示变化的“坏、湿、脏、碎、死、破”等。比起日语来,学习中文可以少背诵许多他动词,学习量大大减少,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不过有趣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一样,存在着大量的他动词。

邓禹令杀犬血污之,使不能行。光武催军急赶。 明《东汉秘史》

登子反之床,起之。   《春秋·左传》

古代汉语:污杀  摧  毕视

現代汉语:弄脏  弄死  折断  做完  看见

综上所述,中文的自他两用的词汇很丰富,而且可以通过“代动词(弄、搞)+表变化的词汇”这种结构高效地表达出相对自他动词的意思,因此中文学习量相对较小。对于广大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学习自动词、他动词时会觉得很麻烦。 

作者简介

松永源二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现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教授口笔译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汉日对比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