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语中的浊音一般只出现在が、ざ、だ、ば各行上,但近年来,在元音上加上浊音符号的「あ゛、い゛、う゛、え゛、お゛」频频出现在漫画或网络上。事实上,除了片假名「ウ」可以加浊音符号以外,其它元音的浊音化暂时还不能称为正式的日语表达。

1.片假名「ヴ」用来表示外来语的[v]音

最早使用「ヴ」来表示[v]音的是明治时期的教育家福泽谕吉。明治时期众多外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词汇涌入日本,这些外语中含有的有声唇摩擦音[v]在日语发音体系中并不存在,为了音译含有[v]的外来语,当时的日本学者使用了「バ」行音或者「ワ」行音(ワ・ウィ・ウェ・ウォ,ヰ・ヱ・ヲ)的浊音化来表示[v]。[va], [vi], [vu], [ve], [vo] 分别写成「バ」、「ビ」、「ブ」、「ベ」、「ボ」或者「ヴァ」、「ヴィ」、「ヴ」、「ヴェ」、「ヴォ」。比如英语"violin"写成「バイオリン」或者「ヴァイオリン」。

1954年日本国语审议会提出应尽量使用「バ」行来表示 [v]音,但在1991年的答申上认可基于原词发音的「ヴ」表记,此后两种表记方法都被学校教育采用。在印刷出版行业,将使用「ヴ」的表记称为「ウ濁」,使用「バ」行的表记称为「ハ濁」。新闻报道中二者都会使用,「バ」行更常用一些。

2.浊音的音感觉

清音有小而干净的感觉,而浊音(振动声带)给人的印象更粗暴猛烈。比如清音的「きらきら」表示“闪闪发亮”的正面意思,但浊音的「ぎらぎら」则表示“阳光耀眼、刺目”的负面意思。「あっ!」发音轻,想起或发现什么事情时可以使用;「あ゛?」发音更沉,有种责备、恐吓对方的语感。即使发音上没有区别,书写时如果用「う゛あ゛あ゛ぁ!!」,会比「うあああ!!」给人更惨烈紧迫的直观感受。

3.「あああああ」与「あ"あ"あ"あ"あ"」

正如日本漫画中的拟声拟态词效果音非常多一样,为了尽可能将角色声音或场景音效传达给读者,将原本是清音的假名浊音化能制造出更逼真的效果。比如恐怖镜头之类的哀嚎,用「あ"あ"あ"あ"あ"」在视觉上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强,与普通的「あああああ」不同,让人联想到更悲惨激烈的叫声。

本内容为沪江日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推荐:

50音中被“遗漏”的另类日语发音

“同じ”和“同じよう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