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很多考完能力考的考生都反映,能力考改革后越来越难了。作为一名资深日语教学研究者,张老师您认为新能力考是否有变难趋势呢?

张老师:日语能力考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1984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于同年开始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实施。在我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新日语能力考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①从4个等级(1级、2级、3级、4级)改为5个等级(N1、N2、N3、N4、N5);②从每年考1次改为每年考2次(7月和1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③调整了题量、分值、题型、试题内容、各项目考试时间等。进行这样的改革有一定的社会背景,自1984年起在世界各地实施日语能力考试,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完全有必要随着外语教育理念的进步而实施改革;世界各国对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更加关注,赴日本留学、访问、学习、交流的人员日益增多。同时,在世界各国的日本企业、合资企业以及日本国内的公司等,对就业录用者的日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日语能力的成绩还影响到工资、提职等。这些原因都在促进日语能力考试的改革。
“改革后,日语能力考试越来越难了”,有的考生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这不足为奇。但是,研究者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哪个级别的考生在说“难”、考生的日语学习时间有没有保证、考生是学校教育中的日语学习者还是完全独立的自学者、考生的学习环境如何、哪些试题有难度?没有分析报告和数据,不能说难和易。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改革前日语能力考试者的成绩有提高,在改革后适当地提高试题的难度是属情理之中的事情。根据部分大学教师的反映,N1的水平及评价合格标准略微有所提高
日语能力考试是世界性的“国家级”的考试,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会保持一定的稳定,试题的局部内容会根据考试的情况适当地调整这完全是可能的,但难易度大起大落是不科学的,我相信这种现象不会出现。(考生谈新能力考>>

沪江:现在新能力考听力、词汇题的出题方向都更加贴近日常而且更加灵活,以至于有同学说“教材中出现的语法和能力考试中出现的语法几乎脱轨”,请问您对这件事怎么看?如果有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

张老师:日语能力考试注重实际运用日语能力的培养,这是外语教育的潮流和方向,通过考试可以引导学习者重视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改进学习方法,这对考生是有利的。从我对各类日语教材的分析来看,诸多学校用的日语教材都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各类学校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而编写的,不是专门针对日语能力考试内容的教材。因此,在有的考生中出现了“教材中出现的语法和能力考试中出现的语法几乎脱轨”的议论。对于“几乎脱轨”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因为通过教育部、专业权威机构审查并通过的日语教材都包含了日语能力考试中的基础知识(词法和句法)、基本能力要求(听说读写译)。日语能力考试的1、2级的部分试题确实有难度,有的语法项目是各类日语教材中没有的。教材的编辑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必须遵循教育部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教材话题的要求、知识点和运用能力的结合、词汇量、语法项目的选择等都有一定的约束。
>>N1全程<<    >>N2全程<<     >>N3全程<<
能力考试的内容都在各类教材中,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依靠一本或者一套教材就能取得好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参加能力考试的学习者应该博览群书(关于词法和句法、长短文的理解、国情等),记得住、用得上,为参加考试创造更多的条件。

沪江:很多同学都将日本动画、电视剧当做练习能力考听力的教材,您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可取?

张老师:任何一种学习行为都带有一定的目的,如果为了提高听力、了解在不同语境下的交际用语、情感、语调、使自己的日语学习富有趣味性、了解日本人在交际中的肢体语言等,看日文版的电影、动画、电视剧,对学习日语、提高听力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日文版的电影、动画、电视剧不是依据日语能力考试的要求摄制的,针对性不强。日语能力考试的听力涉及的内容很多,如问路、购物、更改日程、旅游、询问数量、时事、陈述社会现象等。同时,为了考查考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干扰项,对语言速度、情感等也作了处理。参加应试的学习者不要把主要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用在看日文版的影视作品上。许多出版社都推出了日语能力考试用的听力教材,其中也有引进的日本学者编写的听力教材,使用这类针对性强的听力教材,收获较大。还有一点,在学校学习日语的学习者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听力训读,日语补习学校(社会力量办的日语学校)的学习者和独立的自学者则应该加大阅读量(为提高听力积累信息、了解语篇的主旨、掌握事物的基本要素)、坚持听录音带,掌握听力考试的技能,这样对提高听力、参加应试较为有益。(>>听写酷能力考真题<<

沪江:日语语法一直都是很多日语学习者的“硬伤”,因为日语有许多区别比较细微的词汇和语法点。对于日语语法的学习,您有什么建议吗?

张老师:用词造句、写文章、说话都要符合语言规律,因此日语语法的学习非下苦功不可。语法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基础语法的学习,在这一前提下再进一步深入。所谓的“硬伤”可能
有这几种情况:完全不了解试题中的语法项目、一知半解、误解等。要减少“硬伤”,或者不出现“硬伤”,应阅读几本系统地介绍日语语法的书。(>>语法书<<)语法有研究性的语法、文学性的语法、学校教育语法、实用语法,建议多看实用语法方面的书籍。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现代的大部分日语教材不是专门介绍语法的教材,而是重视实际运用的功能性的教材。语法是在具体的句中、文章中得到体现的,背诵一些有典型语法项目的句子和短文也是一种学习语法的好方法。书读得多了,词汇、语法点的细微区别也就有所理解了。读死书、死读书必然出现“硬伤”,对语法项目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总结等学习方法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沪江:现在的日语能力考包括词汇、阅读、听力等题型,却少了口语和写作题。请问这种考试形式会不会导致考生口语、写作能力的缺失?如果有这些问题,请问应该如何在备考的同时提高口语、写作能力呢?

张老师:有一个概念要弄清楚,“口语”是指日语能力考试中的口语形式的试题,还是交际中的口语能力?日语能力考试的试题中有一问一答的口语形式的试题,考生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解答这样的试题不是困难的事情。日语能力考试每年只有两次,但练习口语能力的机会有无数次。口语能力的提高要靠日积月累,不是一个下午的考试就能解决或作出评价的事情。
世界性的日语能力考试完全不可能进行一对一的口语能力的考试。不出写作题是有原因的,写作题属于主观性的试题,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试题。主观性试题的评价标准很难制定,另外考试主办方必须考虑“成本”的问题,写作题是无法用机器评分的。提高口语、写作能力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持续进行。备考有利于口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但口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完全符合日语能力考试的范围、内容、要求等。

沪江:马上就要能力考查分了,对于未能通过本次考试的考生,您有什么鼓励和建议吗?

张老师:每个考生都希望有“高分”“合格”,对胜利者我想说:你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你更加关注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以致用。千万不要因为“合格”了,拿到证书了,就和日语“さようなら”了。艺不压身,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贵在坚持,这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好处的。未能通过本次考试的考生要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参加下一年度的备考中注意有效学习和学会学习。不言失败,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迈开你的脚步吧。

小编汇总:能力考改革后确实略有变难,但难度一定不会“大起大落”。能力考试题变灵活,一定要将教材上的基础语法练熟、吃透,考试时才能够举一反三应变自如。能力考中有很多口语一问一答形式的题目,如果日常熟练掌握日语口语,回答这些问题也是不成问题的……张老师给出了很多恰到好处的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读完!

精彩翻页,张国强老师谈《标日》>>>

推荐阅读:

【沪江Vtime】专访矢野浩二>>>
【沪江Vtime】专访《超萌大阪话》作者八田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