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惯用语的定义可以看出,惯用语与其他词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上的固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

一、结构特征

与自由词组相比,惯用语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成的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拈来就用,无需像自由词组那样由说话人在生成语言的过程中按照语法规则、语义规律再临时组合搭配。惯用语一经定型,其构成要素就不能随意更换,即使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代也会使其丧失原有的意义。

例如我们不能将“足を洗う(金盆洗手)”换成“脚を洗う”,尽管“足”与“脚”属于同义词,但“脚を洗う”只能表示“洗脚”这一字面意义,而该惯用语的意义因为一字之差而完全失去。再如,“腹が黒い”这一惯用语往往被用来形容某人心黑、心眼儿坏,是不能用其同义词“おなか”来替换的,尽管这两个词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通用,如肚子痛时我们既可以说“おなかが痛い”,也可以说“腹が痛い”;表示饿时可以说成“おなかがすいた”,也可以说成“腹がすいた"”,但是在惯用语中则不能随意替换。

二、语义特征

意义对于惯用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日语惯用语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慣用语意义的整体性特征

惯用语语义区别于词、词组的本质特征就是其语义的整体性。在理解词组的意义时,我们只要把组成词组的各构成要素的意义直接累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出该词组的意义,如“本を読む”这一词组是由“本”、“を”、“読む”这三个要素组成的,当我们知道了“本(书)”、“を(宾格助词)”、“読む(读)”的意思后,就可以知道这一词组表示“看书、读书”之义。但是惯用语的意义则不同,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统一体,我们在学习时必须将其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慣用语意义的双重性特征

惯用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多具有双重性,即包含字面意义和惯用意义。简单地说,字面意义是构成要素组合在一起的意义,也就是其作为自由词组时的意义,惯用意义是惯用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意义,也被称作比喻意义。例如,“足を引っ張る”的字面意义是“拉住别人的腿”,而惯用意义是“牵制、阻挠别人或事物使之不得前进”:“顔を汚す”的字面意义是“把别人的脸弄脏”,而惯用意义是“使人丢丑,使人难堪”。由于很多惯用语的意义具有双重性特征,我们确定它使用的是字面意义还是惯用意义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语境信息。

(三)假用语意义的比喻性特征

比喻是惯用语意义的显著特征,许多惯用语的字面意义是以先验的隐喻、转喻知识为理据的。受思维方式的支配和文化内涵的影响,日语惯用语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意义经常很委婉,很隐蔽,是一种字里行间的意义,需要在概念上再认识、再加工才能得出,具有比喻性。例如“頭から湯気を立てる的字面意义是“头上冒热气”,以此来比喻某人生气的程度,因此形成了“怒气冲冲”这一惯用意义。关于惯用语的比喻特征我们将在分析人体词惯用语的语义构建情况时进行详细论述。

以上就是日语惯用语的特征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学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