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登场人物]

毛丹青:外号“阿毛”,中国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2000年后弃商从文,现客居日本神户市。中日文著书多部。
 


记者:看到网上对您的介绍,说您是大学毕业后才选择移居日本的,您大学的专业是日语吗?当时是什么促使您想去移民日本,而不是其他国家的? 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的原因又何在呢?

毛丹青:
在大学主要学习哲学和日语,大学毕业出来就直接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两年,突然有个机会可以派去日本,蛮意外的,而且我喜欢细节,日本比较合适,加上跟北京很近,没有太多国外的感觉。

记者:初到一个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国家,您有没有经历一些心酸的、或是因受到日本人的排斥而产生的不愉快的经历呢?有的话又是怎么去克服的呢?

毛丹青:
关于不愉快的经历应该算是没有。去的时候语言不通,加上三重县的地方音很重,即使这样,也没有觉得特别的困难,相反觉得好玩,跟一群说鸟语的人一起,而且你也要变成跟他们一样的鸟,想起来好玩的,陌生的语言可以带给人快乐,看对方表情猜她或者他说什么,记住的就记住了,记不住的不理睬,要学会选择和筛选。

记者:听说您去日本一开始是从商的,那为何2000年后又弃商从文了呢?商业和写作看上去是两个毫无关联的领域,是什么促使您下这么大决心进行转变的呢?

毛丹青:
毕竟从小喜欢写作画画,到头来还是找到了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但唯一不同的是自己能用日文写作,这个我都有些意外的。但是现在再来看,什么都比不上写作。

记者:听说毛老师去日本从商的时候,游历过许多国家,都去过那些地方呢?从老师的书中可以看出您对于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入微的,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些阅历有关系呢?

毛丹青
: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北美,有关系吧,至少目前走过的人生都是我的财富,我有很多故事,闭眼都能写出来。

记者:拜读了您的作品《感悟日本》,不由得让人觉得您是位很感性的人,笔墨之间都流露出您那细腻的心思。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能察觉到常人察觉不到的细微之处,这点确实让人非常羡慕。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您在博客里写的“日本老人的孤独症”那篇文章。那么是什么让您能那么仔细地去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呢?

毛丹青:
来源于一种对抗吧,因为读过日本的小说,和日本文学家的经典作品,发现他们都非常细腻,所以我想,我写的话要比他们更细,这是我日文写作的最大原则,我很欣赏日本文化,有那种精密细致的感觉,但光是欣赏不够,学,而且还要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