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本留学新政策走出"优秀人才"的误区

前几天,应邀去日本参加留学生教育学会第13届研讨会。会上,时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留学生特别委员会委员的武田先生就日本留学新政进行了主题发言。他在发言中给出的一个设问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留学生比日本学生“优秀”时,怎么办?

今年1月,日本首相福田在第169次国会施政演说中首次提出“接收30万留学生计划”的构想。其后,围绕着该计划,日本相关方展开了多方深入论证。现在该计划已被正式确定为日本国家争略地位。

30万留学生接收计划,对于一些想去日本留学的人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今后,一些拥有本、专科以上的外国“高学历”者赴日留学变得愈发容易。因为该计划的核心宗旨定格为:接收外国优秀人才去日本留学。具体包括,大幅提高日本大学院(研究生院)就读外国学生就读比例。拟将留学生毕业后在日本就业率提至5成……

这似乎给人一个讯息:今后日本将只接收外国“优秀人才”。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其间的“优秀人才”字样呢?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优秀人才”通常是在日本能够进入大学院(研究生生院),即可以进行独立学术研究的人。如果“优秀人才”做如是理解,那么极易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今后凡是能够去日本留学,大学院毕业后进入日本企业就业的人比日本本国学生还要优秀。通常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学生学习热情不如留学生。试想如果大量外国"优秀人才"进入日本后,看到周围的日本同学不思学业或者学习热情低迷,那么这些留学生该做如是想?

所以,在日本考虑大量接收外国优秀人才的同时,本国年轻人是否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同样值得关注。大量留学生的进入,必定对本国年轻人以往的一些思维定势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毋庸置疑,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与大量的留学生同处一个屋檐下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对日本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这里,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才是地球村年轻人的共同追求。

除此之外,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对“优秀人才”概念的界定。单纯将“优秀人才”定格为大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学生,似乎存在一定的狭隘性。无数事实证明,所谓“优秀”并非一定是拥有高学历者。日本的动画、漫画、游戏、服装等大众流行文化风靡全球。而上述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由专门学校(职业学校)来完成,这类专才的"优秀"指数,也绝非是学历愈高愈有成就。日本在对这类留学生接收时,似乎更应该在签证审核方面给与适当放宽。

在我个人看来,只要留学申请者本人学习目标明确,毕业后能够很好或较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致力于贡献人类福祉,那么这样的人才便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