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日语编辑:噜噜(@Vichol1204 ):

说起“吐槽”这个词,作为一个正直(?)的90后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吐槽”和“哈哈哈”这两位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几乎霸占了每天的朋友圈和微博。最近有一个基友来问我,你知道“吐槽”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我立马就“吐槽”回去:天天都在做的事儿你还不知道是啥意思?→_→

正逢本次茶话会的主题也是“吐槽”,在苦恼了两天完全没有思路的情况下,我决定从“吐槽”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开始重新审视、重新认识一下这个在我看来和我生活密不可分的词语。在翻阅了百度百科、维基百科、xx百科之后,得出了对于“吐槽”一词的官方定义,首先它源自日语的「ツッコミ」……(以下省略1w字)但是!在百科的介绍里这样一段介绍让我印象颇为深刻:

被动性
吐槽的本质,是回应,即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客观性
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被吐槽者的言行一般都有些不正常的地方,而对其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毫无争议。
单向性
吐槽不会期待对方的回应,通常都是对话的结尾,句式以反问为主,语气多为佯怒状和哭笑不得状。
简短性
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如果吐槽者罗里吧嗦的说一大堆,反而不美。
通俗性
吐槽的内容应该浅显易懂,一般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东西,小众的、古老的捏他,掺杂了吐槽者个人的特殊经历,或者在逻辑理解上需要绕点弯的高端笑话,效果都不会好。

以上五点可以说是“吐槽”五个典型特性。除开百科的硬性文字再看看几张典型的“日式冷吐槽”图集。↓↓↓

当我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当然首先是哈哈哈,然后我的心情有些复杂。因为……

“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那我自己每天PO在朋友圈里的是什么鬼?
“吐槽不会期待对方的回应,通常都是对话的结尾。”——不,微博里我常常能够得到基(si)友们的热烈回应。
“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哎?上礼拜我吐槽了一堆隔壁老李的话……_(:з」∠)_
“吐槽的内容应该浅显易懂,一般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东西。”——(提一下眼镜)来,本大神给你科普下……

这样一圈下来,突然感觉“吐槽”怎么好像变了味儿?还是说从一开始我就没有get到所谓“吐槽”的真谛呢?(容我思考五分钟)

这样想来我们好像给“吐槽”扣了一个大帽子,抱怨、抬杠、拆台……这样的词汇披上一件外衣之后就能华丽地升级为“吐槽”。即使说了什么伤害别人的话也能够一笑而过:我就吐个槽何必那么较真呐?

其实我也不是想要抓着“吐槽”的官方定义不放,也不想深究我们需要如何正确地运用“吐槽”。只是觉得在这个网络自由、发言自由的时代,我们会很顺理成章地把原本一些在生活中没那么轻易能够说出来的话,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肆意散发。

记得谁曾经说过,“语言是有温度的。”它可以像清流沁人心脾,却也能如寒冰刺人心骨。这句话我自然是同意的,但是我觉得语言更是有力量的,它有能力让人重振旗鼓,自然也有方法使人一蹶不振。

写到这儿,都觉得画风不太对了,咋这么严肃?不就是“吐个槽”吗?
最后,想提醒自己一句,正视“吐槽”,好好“说话”。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