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堺雅人有两大爱好:书(日语:本「ほん」)和酒(日语:酒「さけ」)。尤其是书,几乎陪伴了他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某电视节目中,拍戏收工的堺雅人穿着羽绒服,双手插进口袋里,走进一家书店,一口气买了七本书(下图右)。

再仔细看堺雅人的写真,许多情况下都是手拿一本书。书既是道具,也是他最自然一面的显露。堺雅人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和一些场合,透露自己正在看的书。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堺雅人的铁杆粉丝?或许第一条标准就是,堺雅人看过的书有哪些?答案可以是: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华丽人生》、《太宰治文选》、司马辽太郎《燃烧吧,剑!》、《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堺雅人不仅喜欢读书,也会动笔写一些散文,并在杂志开设专栏。据说他至今创作不用电脑,依然坚持手写。有时是在演员休息室,但大多数文字在咖啡馆写就。

以下选取《文·堺雅人》中的文章《始》及中文译版,讲述他如何走上演艺道路,以及他过了30岁后对演艺生涯的再思考。

1988年”对我就读的宫崎县立高中而言,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那年,母校的棒球队首度在夏天的甲子园大赛登场。

那是我入学前一年的盛事。

闯进甲子园大赛对于地方一般公立高中可说是不得了的大事呢。
具纪念性的“1988年”,其他社团或当时的考生都拼劲十足。
那年似乎是全校相当活跃的一年。

话虽如此,当时未入学的我们当然无从得知这些事。
身为新生,偶尔会从学长姐或老师口中得知“1988年”的往日回忆。
每当听到这些事,我总会将东京奥运和日后的高度经济成长联想在一起。

我入学的那一年(即1989年),一开始便抱持着这样的心境,校园中更荡漾着一股莫名的期待感。
今年毫无任何预想,亦没发生令人心跳加速的事,纯粹是期待感在作祟罢了。
宛若等待着大量的残火再度熊熊燃烧般不可思议的气氛。(可惜的是,新火种未燃起希望,绚灿过后,又趋于平静。

佛祭典过后,余兴犹存的一年。
1989年对我的母校而言就是这种涵义。

辗转过了近20年,直到现在,一想起“1989年”的春天,就像漫天飞扬之物在坠地前一刻那种轻飘飘的无重力感,飘邈不定。
亦可说是,春天或多或少让人产生此种情怀也说不定。

但也许原因来得更单纯,吵杂的来源就是工程吧。
几年前学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校舍改建,那时工程正好快大功告成。

由于工程每天持续进行,空气中总是尘土飞扬,噪音不绝于耳。
工程车辆时常在校园中进出,看到工作人员的机率远比教职员来得高呢。
校内处处可见禁止进入的标志,感觉上学校只是个暂居之地。

旧校舍围上了黄色的封条,建筑一一被拆除破坏。
看不习惯的建筑物飘着一股新粉刷过的油漆味。
才刚熟悉的风景时时在变,拜此所赐,
无论过了多久,我仍抓不住学校的全貌。

问了高中同年级的友人,根本没有人把“1989年”的春天记得一清二楚。
就像处于再造阶段的街坊,当时的风貌如何,任凭一个路人也没印象的道理一样。

点击继续阅读堺雅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