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洒满落叶的小道,每一步都喀吱喀吱,仿若融入自然,能感受到从新生到繁盛,枯萎而归根的流转。在奈良的“正仓院”保留着日本最古老的户籍,那时大宝二年(702年)生命被记录于和纸之上,此刻我们才得以体味时光于生命的意义。

西汉“麻纸”被誉为最古老的纸,之后蔡伦进行的技术革新,通过丝绸之路传往西方。《日本书纪》中记载着朝鲜半岛高句丽的僧侣“云徵”,将文房用品带到日本的历史。相对于欧洲传往日本的西洋纸张,日本制古纸便以和纸来称之。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和纸的前世今生。

古时奈良佛教盛行,作为国家信仰需要普及佛教经典,用麻纸抄写经文,纸也随之被远播到各处。到了平安时代的京都,佛典写经的膨胀使得对纸的需求量,呈爆炸性增加,各地的纸被运往京城,并建立了官办的造纸厂“纸屋院”。

造纸技术传来前,只是从中国引进书物典籍。技术传来后的百年,日本开始真正意义上纸的国产化。《正仓院文书》曾记载天平9年(737年),“美作、出云、播磨、美浓、越”等地已出现造纸。当时造纸的原料,主要是大麻和苎麻的植物纤维,麻的纤维强韧,造出的和纸质地较粗,表面也不平滑,不利于书写。

造和纸常用的原料,从左到右为:结香、桑树和雁皮

随着佛教进一步普及,用纸量巨增,同时造纸技术的改进,原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在没有足够的原料供给时,人们便将视线转移到日本产的树种“雁皮树”身上,以此为原料的纸张肌理细腻表面泛有光泽,也被称为“鸟子纸”。关于名称的由来,也很有趣,《下学集》(室町时代中期字典)中解释说明纸张颜色时写到“纸色,有如鸟卵,故称之鸟子”。的确形象又充满想象。质地平滑的特点被用于抄写经文和公文,也是上层贵族为了永久保存资料而装订成册的首选。

除了麻和雁皮树之外,桑树、结香、檀树、苦参等也都是和纸常用的原料。和纸的制造使用天然纸浆,并且现今仍然保留着手工加工的传统造纸作坊,随着手工职人的高龄化与后继者的不足,以及原料栽培农家的减少等诸多因素,使得大量生产受限影响了发展,因此价格居高不下。

京都黑谷和纸制作工法

和纸在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我们就去看看独特之处在哪里。和纸的制纸工艺,主要分为制浆和造纸两部分。制浆又分机械法、化学法和两者结合法的方式把植物纤维从原料中剥离,变成本色的纸浆或漂白的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纸张。手工造纸使用内有竹帘的木框架,将悬浮于水中的纤维抄成湿纸,在竹帘上形成纸页。随后再经过压榨脱水的过程,晒干或烘干,剥离成纸张。

和纸的造纸工艺与普通造纸看似步骤相同,并无迥异,其实秘密就隐藏在抄纸上。抄纸加工纸表与纸背时,动作手法与普通工艺相同,只是在表里还夹有一层,因此纸厚便于普通纸不同,这是和纸的独特之处。为了能让纸表与纸里间能够更好的融为一体,往往在纸浆中添加天然的粘合剂,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广泛应用于造纸的黄蜀葵根。抄纸过程中充分抖动筛子竹帘使得纸浆纤维分布均匀,从而保证纸张薄厚的统一,植物纤维在粘合剂的作用下紧密贴和,并舍弃不必要的纸料,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这样层层叠叠的加工工艺也成为和纸最大的特色。

和纸纤维较长,薄如蝉翼却强韧不减,使用植物纤维显现出特别的风味和手感。柔软耐用的特性,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在传统和式建筑中,门窗都会使用和纸糊表障子、装饰屏风;还有前面介绍过的扇子、提灯、和伞也将和纸作为重要的原料之一;当然书画经卷是必不可少的;最意想不到的是还运用于日本纸币当中。

和纸以实用以及自然的美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加工造纸十分普及,其中尤以越前和纸、土佐和纸、美浓和纸最为出名,亦是著名的纸产地。

现今福井县的越前地区,流传着关于和纸的美丽传说,村中的冈太河中出现了一位妙龄少女,是她教授村人造纸的技术,口口相传,至今1500年之久而不衰。奈良时代抄经的缘故,被大量使用外,后也出现武士大量用纸,提高工艺技术,产量也随之增长,诞生了高品质的“越前奉书”,作为原产地因而受到幕府和领主的保护得以发展,到了近代,更是受到以“横山大观”为代表的艺术大家的推崇,全国美名远扬。

土佐和纸的出现最早是在平安时代编纂的律政条文《延喜式》中,可想至少在这之前应已经形成了产地。随后在今天高知县地区,和纸的加工受惠于适宜的自然环境得以繁荣,并且在江户时期因创新“七色纸”向当时的德川幕府进贡,进而更加出名。明治初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和纸产地,至今仍然坚守传统的同时创新不止。

美浓和纸的起源虽无证可考,但前文“正仓院”中留下的却是美浓和纸最深厚的记忆。室町时代当地的权贵者“土歧”开设了叫做“六齐市”的纸市场,美浓和纸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贸易到京都、大阪、伊势等地,并受到京都上层阶层青睐,获得极高的评价,在全国也享有声誉。今日的岐阜县美浓市仍然保留有纸市沿袭着千年的贸易。

本文转载自VOICER官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日本风物系列文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