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仅表示作者个人观点。

京都有一处叫“吉田神社”的地方,从周围的山上看,其实就是一座小丘陵。中世纪的时候,这里是神道教学的核心地段,后来被人们信奉为治学之冠。著名的京都大学就坐落于附近,建校时期是明治三十年六月。无论是古都,还是现代大都市,但凡大学生多的街区,无怪乎有这么几类景色。一是学生操场,二是学生宿舍,三是找学生打工的招贴单子。走在这样的街景当中,哪怕是一个旅行者,有时也会觉得轻松,因为周边年轻的男女总是熙熙攘攘的,就像每天过节一样快乐。

有一年,以小说《上海宝贝》而知名的女作家卫慧跟我一起走过这里似乎有些感慨,她说起了她复旦大学的日子,后来又是怎么走的路,一直到今天,写起了小说,同时还打坐修禅。对此,我对她说;“离开母语国,冷不丁去异域,一开始的冲击总归很大,到了后来就越变越小了。”

“我也有同感。”卫慧当时接下了这个话题说;“开始一到纽约,觉得到哪儿,哪儿都人多,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眼花缭乱。可后来,我安静下来了,学瑜伽、打坐什么的,心如一碗清水。”

我记得当时跟她闲聊一直聊到法然院以后仍然在继续,不过,当寺院的大和尚打开了山门,从中露出十分寂静的庭园式的情景时,卫慧止步了,不说话,用了很长的时间一直仰望。山门简直跟“秘门儿”一样,而且,越是院深的寺庙越藏得密实,如果没有僧人指点,我们恐怕谁也不知道。

日本大文豪谷崎润一郎曾经写下一篇随笔《阴翳礼赞》,他对日本人喜欢躲到阴影里的感觉近乎于某种崇拜。他的墓就设在法然院的境内,有两块形同豌豆一样的石碑,上面各写一字。一个是“空”,一个是“寂”。

如今,女作家卫慧早已退出了文坛,听人说婚后过着安静的生活,有时想起京都寺院的上述情景,就会内心祈愿,祝愿她什么都好,生活快乐!上图是我拍的法然院内的卫慧,下图是日本著名周刊杂志《AREA》的人物封面:作家卫慧。 

文章授权转载自毛丹青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世界文化遗产】京都清水寺之旅

【趣闻】日本京都寺院的人民币论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