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又读过书。”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近期,“孔乙己文学”大红于网络。该话题主要是指现代网友以“孔乙己”的身份自嘲、调侃当下自己的境遇

现在读过大学、受过高等学校教育,却又找不到合适的“高级工作”只能高开低走,但是又因自己受过教育而不甘愿从事普通工作的年轻人们,和鲁迅书里的孔乙己在境遇上十分相似,同样的有文化,同样的前途迷茫,空有一身文化,却没有产生实际价值。这就是孔乙己文学映照的社会现实。

我们大多数人,十年寒窗苦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精力成本,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拥有优秀学历的人,并希望这份优秀学历能够成为自己以后求职获得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

却不想,这份优秀的学历成了很多人的枷锁,好的工作找不到,而需要付出体力劳动不够体面的工作,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这十几年的付出和投入。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结果不但没改变,

反而成了命运的枷锁。”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困境。

热搜中有这样一条评论:“要是我没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

从中还反映出一个当下的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现在遍地大学生,大学学历已经是基本水平,大学学历早就不再“值钱”,普通大学的学历很难在求职中脱颖而出。现在研究生学历的“值钱”、稀少程度,才可能跟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学历相提并论。

1977年高考毕业生人数是40多万,而到2022年,这个数据变成了1000多万,足足涨了25倍,“物以稀为贵”,严重饱和的大学毕业生让大学学历快速贬值。如果遍地都是大学生,那么就相当于没有大学生

学历贬值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是高校的不断扩招,现在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大约是100万,比当年的大学生的数量还多。

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学历水平一直在增高,而中国的产业链迟迟没有向上突破,国内产业升级跟不上人才培养的速度。本来培养高考科技人才是希望科技立国,但是我们的科技还没发展到足够去吸纳每年各大高校数以千万计的毕业生,低端产业提供不了那么多高薪岗位。

难道读书真的没用,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吗?

当然不是,读书使我们受到教育,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也让我们拥有真正改造社会的能力。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扩充我们的视野和格局。

针对孔乙己文学,面临这样困境的年轻人们若能放平心态,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那份工作其实配不上自己的优秀学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精神内耗。可能就像网友们所说的那样:工作嘛,干得开心、可以谋生就好,又哪里有什么配不配得上之说呢。

主动脱下束缚我们的“长衫”,

走下学历的“高台”,

解开知识的“枷锁”。

除去个人角度的自我开导与和解,从宏观角度来讲,也期待着中国能够通过科技革命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让人才流向该去的地方。

关注新澍日语考研公众号(xinshuryky),获取更多日语考研相关咨询、备考干货、真题解析、名师直播等精华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日语专业考研备考精华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