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古典文学中的随笔作品,我们可以马上想到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或者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今天要介绍的作品则是与以上两部作品并称“日本三大随笔”《方丈记》,让我们一起走进鸭长明的草庵,体验日本中世的隐逸生活。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方丈记的作者是鸭长明,出生于神官之家,善于写作、和歌。后鸟羽天皇发现其和歌的创作才能,使任“和歌所”的“寄人”(朝廷的一种官衔)。但由于身份低微,一直没能走进宫廷与贵族社会。50岁时,他失意出家,隐遁山林,法名莲胤。他的一生命途多舛,不仅经历了安元年大火灾、治承年大风灾、同年福原迁都、养和年饥馑、元历年地震等天灾人祸,还见证了源平动乱、平氏灭亡和天皇制的衰落,所以他在这部随笔集中流露出对岁月变幻无常的感慨和消极思想。

《方丈记》成书于公元1212年,可以当作是他隐遁山林中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录”。前半部分先写人生的飘渺变幻,谈到了天灾的不可预料,哀叹无常多变之人生,以及社会中劳苦大众的苦难。后半部分回到了自己在山林隐居,与方丈庵结缘以及在庵内的闲居生活,展示出自己当下的清贫生活与闲寂心境。全书以汉字和假名混合的和汉混淆文书写而成,书中多用咏叹、对句、交杂汉文语法、歌语、佛教用语。也被视为隐者文学之祖、无常观之文学,乱世中生存的自传式人生论。

重点掌握:请简述《方丈记》内容及其作者
建暦十一年(1212)日野の外山に隠棲していた鴨長明は人と住居を主題とする随筆『方丈記』を書いた。この随筆は前半と後半とに分ける。前半は無常観が詠嘆的、情緒的に言い尽くされている冒頭文にはじまり、作者が生きた四十年間におこった大火、地震などの天変地異の有様が克明に記述されており、これら無常の事変を顧みて、生きることの困難、苦悩が記されている。後半は主に日野山の方丈庵における「閑居の気味」が述べられている。つまり方丈庵に閑居し、念仏三昧の生活を送る楽しみが述べられていた。

鴨長明は神官の家に生まれて歌をよくするから、後鳥羽上皇に和歌の才を認められ、その和歌所に寄人として出仕した。後に遁世して自由な隠者生活に入った。『方丈記』のほかに歌論書『無名抄』、私家集『鴨長明集』、説話集『発心集』、紀行『伊勢記』などを書いた。

二、《方丈记》的开头及其无常观

 《方丈记》中最需要大家牢记的,也是最有名的部分,就是这开头对人世间及人生的比喻
冒頭:
ゆく河の流れは絶ずして、しかももとの水にあらず。よどみに浮ぶうたかたは、かつ消え、かつ結びて、久しくとどまりたるためしなし。世の中にある人と栖と、またかくのごとし。 
現代語訳:
河の流れは絶えることなくどこまでも流れていき、しかもそれは元と同じ水ではない。よどみに浮かぶ泡は一方では消え一方ではでき、長い間留ま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がない。世の中の人とその住居とも、同じようなものだ。 

鸭长明认为,天下的山川河流是永不停息的,而且这河流中的水也没有一天是相同的。水中的浮沫消散又结成,永无休止。世间所有人及其住房也如此。从哲学角度看我们也许会认为鸭长明走进了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但从鸭长明的经历与所处时代看,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生活与人生的脆弱、多变、危险的感慨。这也是导致鸭长明脱离宫廷生活,遁入空门的原因所在。

《方丈记》的内容具体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无常的人生观和悲观厌世思想的具体体现。正如上面提到的开头部分的内容,把人生比作水中的浮沫,把房屋和住宅比作牵牛花及花上的朝露,完全展现鸭长明的无常与消极观念。第二部分描写了作者同时代的天灾人祸。即安元大火、京都飓风、福原迁都、以及养和饥馑和元历大地震。天灾难以预料,且人力根本不足以改变,通过描写民不聊生、祸不单行的生活来体现人生无常。

第三部分描写了作者鸭长明一心入佛门后,在日野山、方丈庵的生活,以及对山林四季景致的描写与感慨。同以往在宫廷贵族社会的生活和天灾人祸相比,这种闲寂的生活更反映出现世无常的道理。第四部分则是作者皈依佛门后潜心念佛静待涅槃的体会与感悟。《方丈记》通过描写残酷的社会动荡与灾祸,以及闲寂的山林生活,体现佛教的无常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没落,也反映了对百姓的同情。

三、《方丈记》与中世文学

中世一般指从源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的建久三年开始,到德川家康的江户幕府成立的庆长八年为止的时代,通常又称为镰仓室町时代。该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武士阶级掌握了政权,社会和文化也都相应出现了由“贵族社会贵族文化”向“武士社会武士文化”的转变,这也影响了中世文学既有 “贵族”的特点,又有符合武士阶级及广大普通民众需求的“武家”和“庶民”的特点。而且,佛教的繁荣也在中世文学上有所体现。
例如中世开始出现的“武士文学”这一文学体裁,涌出一系列以《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太平记》等为代表的“军记物语”。生动地展现了登上中世时期历史舞台上武士们的生活与姿态。其中《平家物语》中体现的的佛教无常观,使我们也意识到该时期佛教“世俗化”、“大众化”的影响。

除了《平家物语》,我们本期的主角作品《方丈记》其实也是受到中世时期佛教的“世俗化”、“大众化”影响,所以作品中透露出的佛教无常的思想,不仅是鸭长明的个人生活经历,其时代与社会的变革也无时不刻不在创作着作品本身。
所以,通过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并与当时的文化、思想一同融会贯通,让知识环环相连。这样一来,知识便不再是死板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变成了可以被灵活运用的、属于自己的体悟与感受。

关注新澍日语考研公众号(xinshuryky),获取更多日语考研相关咨询、备考干货、真题解析、名师直播等精华内容↓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日语专业考研备考精华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