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千与千寻:好故事应该是这样
似曾相识
敏感一点的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多少会预想到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而写。
是的,《大鱼海棠》。
但同时,这篇文章不会花很多笔墨在它身上。
除了一些画面及人设的似曾相识,大多数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过分将它去和《千与千寻》做比对。
因为根本比不上。
但凡像吉卜力那样在故事上花过心思,它的故事也不至于被诟病成那样。
而这篇文章就是想以《千与千寻》为例,聊一聊一个好故事该有的样子。
红字为@大鱼海棠的内容,没看过的可以自动忽略。
本内容为沪江日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推荐:
千与千寻
宫崎骏的厉害之处在于,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能从《千与千寻》中读解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故事。
首先,《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异世界的冒险故事。
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欲望及许多许多,不同人不同阶段的感受又会不同。
娇气
关于成长
初见千寻的时候,她就是有着自己的小情绪、依赖父母、娇气而常见的小姑娘。
谢谢
而在油屋的工作锻炼了她。
仅从感恩这一处就可以明显看到她的变化。
成长
千寻成为了勇敢、坚强、有担当的孩子。
知后果才配谈担当,无思虑只是匹夫勇,懂感恩方为独立人。
爱
关于爱情
让人害怕担心的事情太多,我只顾前行,但当有人细心安抚,委屈才一点点冒出来。
吃着白龙带来的饭团哭起来的千寻让人感同身受。
我相信这是爱。
爱
因为有你在,我从不放弃自己。
因为有你在,我奋力追逐希望。
我相信这是爱。
真爱
我始终相信爱情存在。
因为你,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和你在一起让我由衷感到高兴。
而这一点不需要世界倾覆来证明。
欲望
关于欲望
财富、权利、名誉,所谓成熟的人并不是被欲望吞噬自我,亦或无欲无求。
而是任何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为此全力奋斗。
配角
而在千寻的主线故事之外,其他登场人物也让人印象深刻。
像师父一样教导千寻的玲嘴硬心软,十分保护千寻。
锅炉爷爷刚登场有些恐怖,看上去脾气不好。但面对玲的质问马上庇护千寻,说她是自己的孙女,并处处关照她。
他们是在油屋本分工作着的善良的人。
双胞胎
钱婆婆和汤婆婆这对双胞胎魔女长相几乎一模一样,但通过言行举止、房间布置就可以轻易地将两人区分开来。
这才叫在人物设定上做足了功夫。
汤婆婆
特别是近乎反派的汤婆婆。
贪婪、狡猾、残忍的一面之外,溺爱孩子的一面使其形象丰富起来。
相信对大多数社会人来说,汤婆婆是一个很真实算不上穷凶极恶的人物。
宝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宝这条支线。
从被过分溺爱而任性到被变为老鼠面对外面的世界,最后一个人站起来。
描绘不多,但其成长也让人感触颇深,和千寻的成长相辅相成,也推进了其他人物的剧情。
一个好的故事,主线简单清晰;主角性格随剧情推动而变化而丰富;配角个性鲜明并和情节紧密结合。
油屋
其次,《千与千寻》中的现实世界和异世界互相联系,完整呈现出日本的今昔。
油屋以日本传统公共浴池为原型,其中等级分明、有着自己的规则体系、每个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维持生计,恰似现代社会缩影。
有意思的是,从建筑到装饰以及人物都日风满满的油屋,其统治者却是西方魔女。其隐射耐人寻味。
背景
而电影开始不久,就明确指出了影片的现实背景。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依靠大量投机活动而非实体经济支撑起经济,市场异常繁荣。而在泡沫破灭之后,经济大衰退,整个社会经济进入萧条期。
《千与千寻》于2001年上映,正是日本经济发展停滞近十年之际。
污染
泡沫经济产生的本质是人的贪婪。
而这种贪婪会对人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影片中被污染的河川神就是很明显的表现。
警示
宫崎骏用传统的日本元素带入对现实日本的隐射,旨在警示如今的年轻人们。
不要被欲望吞噬,成为只知享受物欲的动物。人的价值要在工作中实现,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我。
细节
四季花朵齐开的花园
街道上意义错乱的招牌
日本传统中既有的鬼神
......
一个好故事,世界观宏大而完整,同时细节精致并为世界观服务。
现实与梦幻紧密结合,用童话照进现实,警示的力度强大。我相信《千与千寻》每一帧的画面都有着特别的含义,值得结合日本文化等背景好好再品一品。
“下面脏东西太多,是该洗洗了”我是不知道要洗什么。
无脸男
最后,宫崎骏用无脸男这个角色还原了人的复杂性。
无脸男是没有自我的,但他性善,本能追逐着美好的东西。所以他选择游离于油屋这个社会之外,同时油屋的人也排斥他。
而当他进入油屋,很快就被物欲填满,因为他没有自我做不了判断。千寻说“让他留在油屋,他会变坏。”正是这个道理。
无脸男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逃避社会,不做自己的一面。然而每个人都要长大,都要直面生活。
名字
名字象征自我,如何身处社会做最坚定的自己是人这一辈子都要面对的命题。
我觉得《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学会做人,找回自我,做自己的故事。
而你或许又有不一样的见解,这也是一个好故事应该具备的特质,让每一个人创造出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