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心底有个中国情结”,“如果省略中国不提,就无法讨论村上文学”。日本知名中国文学研究专家、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藤井省三日前在上海作协的讲座中如是说。藤井省三认为,村上的不少小说包括其处女作《且听风吟》中都有着鲁迅的影子,而村上今夏将出的长篇新作《1Q84》不仅仅是向奥威尔致敬之作,同样也是向鲁迅致敬之作,书名中的“Q”,即有阿Q的影子。

藤井省三以鲁迅研究闻名日本学界,其专著《鲁迅事典》、《鲁迅〈故乡〉阅读史》是学界公认的力著。但这几年,他却把主要研究方向转到村上春树,主持了一个为期四年的“东亚与村上春树”国际共同研究计划,专著《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村上文学里面之鲁迅的影响以及历史的记忆》已于2007年出版。从鲁迅到村上春树,这一研究转向或许令外人感到有些意外,但多年来致力于鲁迅在东亚影响力研究的藤井省三却认为,这与他多年来的学术研究思路是一致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大陆掀起了风潮,特别受20岁到40岁读者的喜爱。“村上热”现象引起藤井省三的关注。为什么村上在大陆会有如此人气?藤井认为,村上的小说以描写后现代社会青年的思想和生活见长,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中能够描写上海等大都市后现代社会的几乎没有,所以,林少华译的村上春树小说才突然流行起来。而在深入阅读村上小说后,藤井发现,村上春树的小说不仅受美国文学影响,更有着鲁迅的影子,可以说,村上的心底有着两个情结,一是鲁迅情结,二是中国文学情结。

以《且听风吟》中的一句“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为例,藤井省三认为这句子或许受到了鲁迅在《野草·希望》中所写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启发。《且听风吟》中还写道,“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而在《野草·序》中,鲁迅则写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藤井省三认为,喜欢鲁迅的村上或许是受到这位中国作家的影响才创作《且听风吟》。村上春树曾针对《阿Q正传》写过评论,而短篇小说《没落的王国》主人公干脆命名为“姓Q的”。藤井省三认为,村上笔下的日本中产阶级“Q先生”和鲁迅的阿Q一样精神麻痹了。村上春树即将出版的新长篇《1Q84》名字怪异,是一部向奥威尔《1984》致敬的小说,但藤井省三认为,这同样是在向鲁迅致敬,“‘1’在罗马数字里是‘I’,书名可以理解为,‘我叫阿Q,智商(IQ)84。’”

除了深藏的鲁迅情结之外,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到处都可以找到“中国”的符号,如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如《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组成的《青春三部曲》里重要配角中国人“杰”和“死在中国的叔叔”等。村上春树是日本神户人,神户有“小上海”之称,那里聚集着一批中国华侨,在村上求学期间总有几位华侨同学,这让村上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接触中国人。村上在小说中写到“战死在上海郊区的叔叔”,而在现实生活中,村上春树的父亲就曾应征入伍去中国打仗。村上春树上月在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奖发表演说时也提到了这件事。自村上第一篇短篇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以来,他持续书写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小说,“如果省略中国不提,就无法讨论村上文学”,藤井省三说。

年初,有关藤井省三批评林少华翻译村上作品文笔过于“浓妆艳抹”的新闻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当听众请藤井省三谈谈村上小说的林译本、赖译本和施译本之优劣时,藤井说:“林少华译文把村上春树完全中国化了,赖译则努力用台湾话来迎合村上的原文。”他认为,林译村上春树自有他的价值与成就,最终译本孰优孰劣,还是得由中国的读者和市场的力量来决定。

村上春树新书《1Q84》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