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季日剧《武士老师》讲述了幕末志士武市半平太穿越至150年后的现代,对现代日本的文明和思想感到困惑的同时,也直率地对现代日本进行批驳的故事。

武市半平太(たけち はんぺいた)别号瑞山。生于文政12年(1829年),终于庆应元年(1865年)。隶属于土佐藩,是土佐勤王党的盟主。

武市半平太身处由德川幕府执政的江户时代,实行禁止和外国通商的锁国政策。而同时,经历工业革命的诸多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不断向外扩张。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向幕府递交了美国总统的国书,意在打破日本的封闭,史称“黒船来航(くろふねらいこう )。【作为参考补充:中国1840年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中日两国的最后一个封建政府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并都于十九世纪中期被西方列强武力叩开了国门。】

面对外国势力的入侵,幕府、公家(朝廷)、强藩虽都有联合抵外之心,却也各自为营,有很多政治理论产生,其中公武合体和尊王攘夷最具声势。前者提倡朝廷与幕府联合,改造幕府权利。后者主张以天皇为中心统一国家,抵制外国势力。

“尊王”和“攘夷”本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幕府擅自与美国签订通商条约的举动,刺激了本就对幕府心怀不满的反对派,尊王和攘夷被结合在一起,“尊王攘夷”作为反幕的口号,以下级武士和浪人为主(幕藩体制下,武士阶级层次分明,下级武士尤为渴望旧体制的改良),在全国爆发了运动。武市半平太及其领导的土佐勤王党主张的就是尊王攘夷。有名的坂本龙马,就参加过土佐勤王党的活动,甚至选择脱藩也要贯彻其反幕维新思想土佐公武合体尊王攘夷两派人马内斗激烈,武市半平太终因政变被抓,切腹而亡。

而“尊王攘夷”这一词其实源于中国春秋时期,尊勤君王,攘斥外夷,表示结成统一战线,对抗外敌的意思。见于《春秋公羊传》,是齐桓公(诸侯王的身份)的政治主张,尊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尊王攘夷”的内涵后逐渐演变丰富。

本内容为沪江日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推荐:

“潘潘”女郎:从零的焦点看历史

2015年秋季剧推荐:《武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