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意”之缘起

今冬,我们再度以“风物”为线索,开辟全新专栏“匠意”。许多生活用具,依附自然的点滴而诞生。那里潜藏着我们对生活细腻的感知,背后则是一方风土的人情。从美物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手工匠人的工夫,更蕴含着匠人真挚的情思,由此联想到他们的生活意趣。无论是承继传统制作工艺的倔强长者,还是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崭新世代,随时代的变迁,都在迎接变化着的生活,对新技术与新创意的挑战。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日常,感受匠心的巧思,透过物去学习生活。

匠意Vol.1  下本一步 任性的修行

人人渴望有座荒岛,将独处的这方世界构筑成自我的理想国。伴着晨雾苏醒,傍晚虫鸣声中迎接日暮,夜晚在星光满布中慢步时,安适宁静中洞察内心的声音,我们才知道并非人人能享受这份孤寂。

10年前开始到深山中烧炭为生的下本一步(Kazuho SHIMOMOTO),作为日本高知县最初的瑜伽教练的儿子,血脉中流淌着修行的意志。劈柴、割草、耕田、烧炭的一日复一日,独自过着平淡朴实近乎隐居的自给自足的“卖炭翁”生活,在每日与竹打交道中积累下深厚的感情,萌发出制作生活用具的念想。

竹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任性植物,可弯不屈的一年甚至可以长高10米,雨后刚刚冒尖的竹笋亦可作为餐桌美食。从高知县高知市的街心出发,驱车近1小时的山路蜿蜒后,抵达一座叫做“镜”的小村庄。正如其名,一幅镜中画卷的风景,潺潺溪流环绕,山间翠鸟鸣叫,就连森林摇曳的风声都另人沉醉。高知县的森林面积覆盖率高达80%以上,可谓是日本第一。绿色围绕的山涧美景实在难以与烧炭这个苦黑印象相联系,顺着一缕青烟找寻到下本一步的窑炉,恰恰这就是构筑他理想国的境地。

竹工是许久前生活必需品的存在,曾经那么的近,竹筒斟酒、蒸饭的传统生活方式、转瞬即逝的被金属或塑料制品所替代,变的那么遥远。现在也仅偶尔看到些像竹笼样手工编制的竹制品,相应的熟练职人因此也大幅减少,仅存的也只限于工艺品范畴的竹编工艺了。下本一步仅仅是因厌恶金属汤勺那触碰嘴唇瞬间的冰冷感觉,慢慢开始用竹制作生活用具,走上任性的修行之路。

首先满足自己是他的初衷,将3年生的高知产竹材,经烧炭用的窑炉熏灼后更加结实耐用,并有着防虫、抗菌的效果。微醺的竹材表面有着独特的色调,不仅是下本斟酌后熏烧时间不同产生的变化,随着使用者岁月的增长慢慢泛出的竹光,也是双方共同描绘出的时光。并非厌恶闪烁着亮光的器物,比起光鲜靓丽,更爱好沉静寂疏的阴翳之色,使人联想到带着时代印痕具有暗浊光泽的旧物。所谓时代的印痕,实际上是尘垢的痕迹。中国有“手泽”一词,日本则有“习染”的说法,意思就是人手长年累月摩挲之处,自然地沁入油垢,这就是所谓时代的印痕吧。旧物总有不喧嚣的沉静,自然的平顺感是冬季里的温热,也是夏季的一丝清凉,自然而然的不刻意它的存在,却又不可或缺平淡的简单。

下本制成的道具每个尺寸都不尽相同,完全按照竹材固有的形状,手工削磨的质朴感自然天成。从最初的一根汤勺到饭勺、竹筷、漏勺、茶匙⋯⋯不知不觉增加的品类,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思绪也如同细雨绵绵中竹悄无声息的生长。

下本和他的竹器一样,苏软温宁的气质不带过多雕饰,安静略带腼腆的不知道说些什么,仅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成为竹与生活的桥梁,显然他的修行从认识竹的秉性直至被了于指掌,漫长的静寂中身、心皆沉静了。

本文转载自VOICER官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