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快车停靠站所在的镇上转了大半天(地名:町田)。

    日本的城镇发展大约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城镇发展规模最终由出入轻轨车站总人数的多少来决定。不像我们国内,城市规划从第一步到第十步都由政府一手操办,日本的城市规划先是中央定政策方针,所谓的大框架由中央政府定,地方政府在框架内进一步细化。这个细化也只是定每片土地的使用性质,确定具体的各项规划指标,具体在哪里建什么类型的建筑或设施,全由民间企业按规矩办,从资金计划到建设计划,除非是动用老百姓的钱也就是公共财政时,政府才会扮演主角进行招投标采购等。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还没有摆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城市规划的话题先写这么多。

    在这个镇上转悠了半日看明白了一点,就是铁路两边南北两侧发展的势头差距非常大(因为线路是东西走向的)。这么一想好象东京周边城镇南侧比较热闹的例子确实比较多。在日本通常顺着铁路南北出口来称呼区片像“南出口区”“北出口区”。可能和南侧阳光充足,容易形成开敞明亮的商业气氛有关?毕竟跨铁路线的办法在工程上不外乎两种,要么从空中跨过去做高架桥,要么挖地道从铁路下面钻过去。不管用那种方法,北侧很容易被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挡在阴影里,阴暗的地方没人愿意去嘛。

    这个镇的南口半径一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各色品牌店形成的大大小小蜘蛛网般的商业街区,主要街道两侧大型百货商店应有尽有。“人气靠聚,越有人气就越招人气”这话一点不假。这里人行与车行已经完全分离,车站在普通楼房的4层左右高度,出口就在上面,一路高架引桥连着主要街道两边各商业大楼的二三层,方便直接进出。

    沿街发现一家大型“100日元店”。

    回想起来,大概10年前“100日元店”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那时这种店还只是坐落于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大型超市中一家普通的租户,不开车的人很难光顾。没想到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不但变成了连锁店而且知名度不小,整个占满了一座5层的大楼。

   “100日元店”顾名思义,所有卖的商品都只卖100日元,给人以超便宜的印象(100日元能干什么?坐一站公交都比100日元贵,连一根冰棍都买不了的价钱),按我们的概念,考虑到物价水平的不同,应该大体相当于1块钱人民币。当时由于这家店太便宜了竞争力巨强,有印象还上过电视。比如你买一个吃饭的瓷碗,一般的店怎么也得花300日元以上,而在这里花三分之一的价钱就能买到同样的东西,问有什么诀窍吗?答“商业秘密无可奉告”。但那时这家店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在中国加工定制的已不是什么秘密,只是那时国产的东西无论从质量稳定还是从人们的观念上都不是太好,现在看,店里的东西几乎覆盖了所有日用品着实令人称奇。包括新物种的USB插线、喷墨打印机添加彩色墨水等,真不得了。当然少部分货物也有200日元最贵到400日元的,像男士穿西服的白衬衫,女性化妆品等。但总体来说90%以上所有东西都一律100日元,一旦开始买的话想收都收不住!看这个也不错那个也想要,结果花了四个多小时转遍了五层楼,买下了70多件东西!

    我想这中间应该7成不亏不赚,3成让店里赚了去吧?应了那句话“会买的不如会卖的”。这家店靠的就是物美价廉,让顾客感觉赚了老想买,这就是他们说的“商业秘密”吧?即使顾客明白这个道理可不还是大包小包地买往里投钱吗?还是不要多想,东西喜欢就买,相信自己的眼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购物乐趣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