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龙:生平简介

成名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

日文书名:

限りなく透明に近いブルー

作品简介:

这部作品以村上龙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美军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最初沉溺于放浪生活,四处寻找刺激,但狂热过后,他们对前途的迷茫依然如故。作品表现了初涉人世的青年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面临的某种困惑、压抑和无奈,这部小说被称为是非常规的青春小说。到2005年,这部小说的销量已高达350万册,是日本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

小编点评:

读时带着快感,读罢顿感空虚、烦闷的一册。

决不是一篇通俗的青春小说。美军基地里的那些酗酒、吸毒、滥交的场面,如果只说它是批判纸醉金迷,担忧母国美德不再的话,着实过于浅薄。我想,村上更想表达的是在目睹很多矛盾与发达之后所生出的迷茫和无政府主义。每一次针筒插入的瞬间,宿醉海边徘徊的时刻,后现代感的苦闷与堕落感总是油然而生。

那是一种近乎于无限透明的蓝色,穿透玻璃,照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刺眼,却让人如此渴望。那种蓝色,不似深沉的海底,仿佛吞噬一切,而那么轻柔,抚平我的呼吸,带走我的回忆。——《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

著名小说:69

日文书名:

69 sixty nine

作品简介:

1969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很多事情在那一年发生。   

东京大学取消入学考试,摇滚乐大行其道,披头士发行了三张专辑,滚石乐团推出最佳单曲,出现蓄 长发、提倡爱与和平的嬉皮士。在巴黎戴高乐下台、越南战争僵持不下的那个动荡不安却绚烂多彩的年代,一个名叫矢崎剑介的高中生沉溺于当时东渐的西方文化之中,接触到了摇滚乐、前卫电影和嬉皮文化。为了心仪的女孩,他决定和艾达玛一起搞校园封锁,举办嘉年华活动,动机单纯,结果却出乎意料……   

1969年春天,17岁的人生像庆典般延伸开来。

                电影《69》剧照

小编点评:

将17岁青春期的躁动与政治的骚动联系在一起,非常典型的村上龙风格。在阅读过《无限近似透明的蓝》里灰暗颓废,《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中力量感十足的抨 击,《恋爱永远是未知的》那苦苦追寻人生意义的无力后,《69》带来的,一如这封面上的亮绿色,清脆,透亮,即使有些污点,也只能冲淡这层绿,而无法抹去 绿色所代表的只属于青春的真实、坦率。

当1969年在没有实现的初吻中结束后,村上龙在小说结尾详细叙述了几 乎每个出场人物的现在。69年的阿剑们,成年后几乎都过上了平稳安定的生活,反倒是当年一脸泪水拼命擦洗学校墙壁上“想象力夺取政权”的班长加入赤军,在新加坡被捕。这算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讽?青春的激情消散后的东西,是小编认为的点睛之笔。

随笔集: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

日文书名:

すべての男は消耗品である。

作品简介:

这本书是村上龙最惊世骇俗的随笔集,他从男女、恋爱、性等角出发,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功不全”进行猛烈的抨击,文笔犀利明快,时有惊世骇俗之笔,一直畅销不衰。

小编点评:

这是小编难得耐得下性子读完的短篇集。短篇往往由于就事论事,会进入“主观性客观”这样一个怪圈。也就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就努力表现自己的客观与可被信服,拼命帮你摆事实讲道理。

这本书好就好在完全不客观,通篇都是作家本人主观意识强烈的“日记”。可是这个主观还蛮了不得。对男女之间、钱与权、品味与低俗这些名词的核心,都有很大实话的见解。

就比如“這個國家什麼都不缺。真的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有。可是,就是沒有希望。”这句话就很触到我点。我想它不只是在说日本,它可以套用到全世界任何国家。它根本上表现的是一种思潮:对现实的不满,以及想要往好的方向改变的热情。这也是村上龙用最不冠冕堂皇的话为世界传递的一种情绪。

寄物柜婴儿

日文书名:

コインロッカー・ベイビーズ

作品简介:

阿桥和阿菊是两个被生母遗弃在寄物柜里的男婴,他们在孤儿院里度过童年,被一对潦倒的夫妇收养,又在煤矿废墟里度过少年时代,先后踏进了东京的畸形社会。
   阿桥以肉体为代价,以弃婴身世为卖点,被他的老板包装为流行歌星。走红了,但自我也丧失了,最后只能依靠自己的鲜血恢复知感,找到真正的音乐。阿菊跟着 养母寻找阿桥,养母却死于东京的喧嚣和骗局之中。他试图阻止老板炒作阿桥的身世,却在媒体制造的混乱中误杀了生母。他在劳动教养中营救了失事海员,又在媒 体的侮辱性采访中卷入混斗,不得不远赴太平洋,寻找毁灭这座肮脏都市的毒药。
  小说描写了当代日本国家机器的冷漠刻板,都市的人性丧失,惟利是图者的贪欲和不择手段,媒体的无聊和颠倒是非,刻画了年轻的灵魂在这种社会里的挣扎和扭曲,笔力强悍,情节震撼,被誉为日本当代文学具有纪念碑意义的杰作。

小编点评:

1980年发表的《寄物柜婴儿》是这位非主流大师最为轰动的作品,他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 描写了两个被遗弃在寄物柜中的婴儿的成长历程:阿菊和阿桥出生后就遭到抛弃,成年后,弟弟成了当红歌星,最终在“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呼喊中疯掉;哥哥 阿菊怀揣着对阿桥的感情,踏上了寻找之路,却四处碰壁,而后找到了神经毒剂“曼陀罗”,开始了他对整个社会的复仇。
  
兄弟两人的悲惨遭遇独立成线,又被他们多次的重逢和离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混乱、压抑、腐朽、荒诞的社会图景。故事里,村上龙在繁华的东京设置了一个充满毒素的亚文化群体聚居区,这里都是些社会大众眼里的“怪人”,但是深究这些怪人的来历,才发现他们要么是被家人抛弃的病人、无人奉养的 老人、来自暴力家庭的少年……但就是在这个社会“毒瘤”一样的圈子里,却又有着无私的情谊。
  
在村上龙的价值观里,怪人的悲剧其实是源自早已腐朽不堪的社会。他笔下的主流社会就是一个掩盖起来的毒疮,腐败之气呼之欲出。小编认为这是村上龙最阴暗的一部,却也是他最具有社会责任心、最悲天悯人的一部作品。

话题作:最後的家族

日文书名:

最後の家庭

作品简介:

村上龙描写的这个家庭中,有濒临负债的父亲秀吉、与年轻工匠屡次密会的母亲昭子、自闭在家的儿子秀树、与年长10岁的前自闭症患者交往的女儿知美。当有一 天,秀树目睹了对面家中一个男人抓住女人头发拖拽后,了解到这就是“家庭暴力”,由此开始萌发了终有一天能够解救那个女人的梦想……感情薄弱的一家人,在 各自遇到瓶颈后,逐步迈向分崩离析。村上龙从家中四人各自的视点出发,描写了发生在某个小康之家——内山家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个家庭遭遇到的自闭、家庭 暴力等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叩问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家庭。

         由二宫和也、松浦亚弥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剧照

小编点评: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跳着看的,翻到哪一页就看哪一页。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这个内容刚才已经看过了,心里一惊,不会买了本盗版书,装订重页了吧,再往后翻,竟然还是如此。看过的情结一直再现。   

然后我平静了一下心情,翻到章节的最前面,认真的扫描过去,原来是虚惊一场。村上龙用每个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把同一天发生的事情一遍一遍的表述,每个人在乎的重点和每个人对同一事情的内心展示无疑。    

文章讲的是一个自闭症的青年,因为他引发出整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解构和重组。因为他有病,使得早已拥有的家庭矛盾爆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依附方式 发生变化,促使家庭这棵树上的每个成员成熟并且落地,成为一颗颗独立的种子。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瓜熟蒂落的方式好像剥离了亲情,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变得有隔阂和生疏,但是这确是一种更加健康和正确的成长方式,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在村上龙小说里经常出现的”自闭症“也值得一提。自闭症暗喻的就是70年代后过发达的日本社会所导致的人心的疏离与对立。这也是其他经济发展过快国家所应该注意和反思的。

小编推荐: 【音乐发烧友】最爱日版唱片的三大理由